世界最新:2023届毕业生离校未就业工作启动 精准扶持求解“慢就业”

2023-07-05 10:02:5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北京报道进入7月,2023届高校毕业生理好行囊作别校园,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也正式转入离校未就业阶段。

福建省多所高校都发布了《致2023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一封信》,闽南科技学院在7月3日的信中写道:“学校十分挂念你们,将继续竭诚为大家提供服务。”

对于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各地各部门的帮扶并未“断链”,而是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


(资料图)

当然,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求职难度也更大。“这部分学生中,绝大多数人未就业是因为综合能力不足,有的甚至因为屡屡受挫而存在心理问题,还有人准备再次考研,没有就业意愿。”山东省某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教师余锋(化名)说。

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工作,在“慢就业”形势下已经不得不为,但有关部门和地方“扶上马后,再送一程”,其实会收获不错效果,打通毕业生求职的“最后一公里”。

真金白银发放补贴

就在闽南科技学院写信的前一天,福建省人社厅等三部门下发通知,决定向省内院校2023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发放返校求职补贴。

通知规定,2023年7月1日至8月31日,毕业生跨地域返回其毕业院校参加校内举办的求职招聘活动时,省内户籍毕业生按每人300元的标准发放补贴,省外户籍毕业生按每人500元的标准发放补贴。

7月1日-7月15日,闽南科技学院和各二级学院将每两天举办一场线上线下招聘会。“我们热情欢迎同学们返校参加,并提供交通等费用。”信中写道。

7月3日,人社部等三部门也下发通知,决定延续实施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

通知规定,对招用2023届及离校两年内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的16至24岁青年,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失业、工伤、职工养老保险费1个月以上的企业,可按每招用1人不超过15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执行至2023年12月底。

同以往相比,今年的扩岗补助政策有诸多亮点。首先,补贴的对象,既包括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也包括离校两年内未就业毕业生和登记失业青年。

其次,享受主体由中小微企业扩展到各类企业。

再次,通知强调各地可采取“免申即享”的方式,主动向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

一家在全国设有分支机构的大型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人士介绍,此前,各地补贴政策申请方式不一致,有些地区为若享受需申请,有些地区为免申即享、若不享受则需要申请放弃缓缴,有些地区则是强制享受,且申请均需要纸版说明加盖公章,流程上不一致且繁琐。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补贴政策更强调一揽子兑现,这些一揽子政策包括扩岗补助、社会保险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等。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中国就业与民生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周广肃介绍,一揽子政策不乏创新和亮点。

比如,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稳岗扩岗服务和贷款业务。鼓励金融机构面向吸纳就业人数多、稳岗效果好且用工规范的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支持其稳岗扩岗。

“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金额和利率水平,与企业吸纳就业的水平相挂钩,给符合条件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以优惠,对于激发企业用人积极性有一定帮助。”周广肃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再比如,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符合条件的上年度未裁员或裁员率低于本市城镇登记失业率的企业,可以申领稳岗返还。

“这是‘真金白银’地发放补助,各地标准不一,一般是本单位失业保险费总额的40%-50%,有的中小企业可以申领高达80%。”周广肃说。

“慢就业”利弊

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规模有多大?这是一个需要动态更新的数字。

按照惯例,学生毕业后,教育部门与人社部门会进行信息移交,基层政府也将实时进行登记。

这可能会对接下来的青年失业率带来冲击。周广肃介绍,青年失业有明显的周期性,每年7-9月份是一个高峰,今年5月,我国青年失业率达到20.8%,7-9月可能更高,超过21%。

在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中,“慢就业”的心态更为普遍。

余锋说,这些毕业生离校未就业最主要的原因是就业能力不够,但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就业意愿不强。

“这些学生中,有的想再次考研而不愿就业,有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而推迟就业,还有少部分学生‘慢就业’的原因较为小众,比如有的因为社交困难不愿就业,有的因为家境不错而就业动力不足,有的觉得竞争激烈想错峰就业。”余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劳动经济学会劳动力市场分会副会长李长安指出,造成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的成因中,除了就业形势严峻、就业观念转变之外,不容忽视的还有毕业生政策为“慢就业”创造了条件。

根据现行规定,国家规定了两年的择业期,有的地方延长至三年。处在择业期的毕业生可以用应届毕业生的身份求职就业。

李长安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应届生期限延长的本来目的是给毕业生更多的时间去找工作,但在客观上也给了“慢就业”的理由和时间。

李长安还指出,家庭对于毕业生“慢就业”存在过度的支持保障。国家统计局的专项调查显示,有60.7%的受访者表示,实现“慢就业”必须要有良好的家庭经济基础,还要有理解支持孩子“慢就业”的家长或家庭环境。

“慢就业”有利的一面在于,可以给年轻人一个缓冲期,让有就业创业意愿的毕业生更好地认识自我,积累社会资本和社会经历,为提升就业质量做好充足准备。“只要找准了目标,用对了方法,‘慢就业’的年轻人也能后来居上,实现弯道超车。”李长安说。

“慢就业”也有不利的一面。过长时间的观望容易造成心理上的焦虑和恐慌。提高了职业期待值,却既没有在空窗期提升自我、寻找机会,也不愿找份工作从头做起,最终就容易造成“高不成低不就”。

对于离校未就业人群来说,“求稳求好的难度非常高,可能比毕业时求职的难度要高得多,求职失败的概率也会上升,由此带来的挫折感会伤害自信心和自尊心”,李长安说。

针对离校未就业,相关的就业政策明显“提前”和“加速”。

早在去年11月,教育部就会同人社部共同召开年度视频工作会议,早部署、早落实,将“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行动”纳入教育部年度要点。

政策性岗位对毕业生就业发挥了示范作用。教育部等部门明确要求,各类升学和政策性岗位招录时间均大幅提前,全部政策性岗位招录都要在8月底前完成。

“我在实际就业工作中发现,很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相关的就业政策并不了解。”余锋说。

今年,教育部会同人社部编印了《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政策汇编》。余锋说,学校、学院领导在访企拓岗中,往往会带上一本毕业生生源信息和一本政策汇编,让企业了解到就业政策红利。

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人群画像复杂,因此需要精准化就业帮扶。比如,浙江海洋大学建立学生就业“一人一档”“一人一册”工作台账,分类深入推进就业、创业、考研“三个帮扶”工作。

李长安也认为,要对毕业生就业进行分类指导,同时,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信息优势,解决导致“慢就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的大型招聘会信息过于庞杂,求职者不得不‘海投’几百份、上千份简历。可以多举行专场招聘会,更加精准地匹配就业供给和需求。”他说。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