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原标题:丰富“好奇心”打开方式,用心才能走“心”正值暑期,青少年有了更多自己的闲暇时间,手机、平板不离手的现象,也着实让家长犯难。为什么这块小小的电子屏对青少年有着如此诱惑?一方面,青少年经历着身心的快速变化,对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总想“尝鲜”,新奇、多样、百变的网络游戏自然成为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另一方面,网络游戏所创设的虚拟世界能使青少年较为容易、快速地满足心理需要。青春期是独立意识逐渐增强的阶段,也是各种矛盾问题交织的时候,当在现实生活中受挫或不被理解时,青少年往往会借助网络满足需求,尤其在游戏过程中,他们往往把自己打造成具有超强本领的游戏人物,在一项项游戏任务的完成中获得心理成就感。
其实,适度的网络游戏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但沉迷网络游戏无法自拔,就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社会各界在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方面采取了众多举措,诸如“游戏防沉迷系统”“青少年模式”“家长模式”等,这些对青少年减少上网总时长、控制上网时间段、选择高质量网络视听内容、正确对待网络游戏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然而,仅仅停留在控制青少年网络游戏时间层面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甚至还会触发青少年的排斥情绪和逆反心理。如何引导网络游戏有序发展、发挥出网络游戏的积极作用,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让青少年在有限的上网时间里获益?基于对青少年的保护,网络游戏相关方必须把社会责任放在重要位置,制作有意义的、弘扬正能量的、符合青少年心理需求的网络游戏。青少年眼中的“好游戏”,往往“黏性”很大。对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来说,游戏开发者只有具备更充沛的想象,才能创作出先进文化和现代科技深度交融的优质内容。比如,可以多开发一些亲社会性质的游戏,因为相对于暴力游戏,这种兼具娱乐性和教育性的游戏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对其社交与心理都是有利的热身。
现在的游戏,不再只是一种娱乐载体,也成了青少年社会交往、文化体验、创作表达的窗口,甚至可能是思考人生、探索世界的方式。因此,不妨尝试打造一些中国经典IP、将中国文化元素生动融入网络游戏,有效满足青少年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还可以尝试打造覆盖旅游、演艺、阅读、音乐等文化全门类的青少年智能系统,使青少年在主观能动性与创意性思维上都得到提升。
作为与互联网浪潮一同成长的“数字原住民”,如何让当代青少年在享受网络便利、开阔眼界的同时免受误导、树立正确的游戏观,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发力。
其中,家庭是对青少年网络游戏监管的第一责任主体,家庭应当在网络游戏的社会性规制中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于青少年而言,家长的陪伴、鼓励、支持才是其成长过程的刚需,从手机里获得的补偿性满足替代不了线下真实的与人相处所带来的满足,父母应经常关注子女在网络游戏方面的动向,加强对孩子的精神关怀,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所需所想,给孩子更多理解与关怀,做到既不谈“游”色变,也不放任由之。如果家长能正确引导孩子,以游戏为切入点,实现兴趣到知识再到技能的转化,还能为孩子开启一扇通往全新知识领域的大门。
学校可以考虑引入网络游戏选修课,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网络游戏,了解其研发与运作原理,使他们对网络游戏“知其所以然”,最终在主动探索中发掘自身技能和潜能,让青少年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认知它,并增强“观察—识别—支持”素养。此外,还要引导网络游戏行业承担起相应社会责任,针对青少年的网络游戏消费等建立起预警机制,对青少年予以更多的关心与保护,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加安全、清朗的网络生态。
(作者:王艳芳 尚靖凯,均系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空间公共安全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2CKS044〕阶段性成果)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