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3143
8月底9月初,是不少谱系家长们的焦虑月,临近开学,家长们都会忧心忡忡,担心孩子被同学和家长投诉甚至退学。
(资料图)
为了让孩子顺利踏入普校并能留下来,不少家长会选择陪读。
但陪读不是陪着读书写作业这么简单。大部分普校并不支持陪读,家长如何做才能争取学校的支持?家长陪读是利还是弊,该由谁来陪读?陪读就是陪着孩子上课吗?陪读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时候该撤出陪读.....
诸如此类问题,大米和小米整理了广州市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副理事长卢莹等资深家长的经验,为大家解答。
整理 | 朱谷粒
图片 | pexels
编辑 | 皮皮爸
01
问题一:谁来陪读?
陪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影子老师陪读,一种是家长陪读,选择哪种需要根据家庭的情况来决定。
家长陪读更加便利,经济压力较小,但陪读并不是去学校做保姆。没有系统训练的家长,并不是合格的影子老师。如果家长在陪读前没有做好准备,孩子很可能在完成学习任务上“讨价还价”,陪读效果也就会大打折扣。
卢莹认为,一般来说,请老师陪读比家长亲自陪读更好。对孩子来说,老师更有权威。老师的陪读,也可以避免亲子之间相处模式的影响,更有利于建立孩子在学校里面的常规行为。
但目前大多数家庭选择的都是家长陪读。这一方面是因为找合适的人很难,一方面是经济压力非常大。这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02
问题二:陪读前家长要准备什么?
许多家长误以为陪读就是陪着孩子上课、写作业,但其实没那么简单。大小米曾报道过宁波某公立小学的张老师,在11年的教学过程中,她带过近20名自闭症孩子。
提到陪读,她忍不住感慨:陪读家长真的太不容易了!“陪读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不仅要跟着听课,还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行为,真的比上班还累。”
因此,如果选择家长陪读,专业知识和专业人士的支持一定不能少。大米和小米融合高级督导王荣辉推荐《影子老师实战》、《慢飞天使要上幼儿园了》、《融合支持手册(学校常见问题50问)》等融合教育的相关书籍,如有条件,还可以向当地或学校的资源中心/资源教室、专业机构寻求帮助。
此外,陪读家长的压力还来自看到孩子差距后的失落,任课老师不友好的态度,同学家长的问东问西等方方面面,这就需要家长调整自己心态,保持自己情绪稳定。
壮壮妈妈在陪读初期曾数次崩溃,壮壮的问题没解决,自己还更焦虑了。好在她及时调整了心态,最重要的就是享受陪读的过程。
想通这些,她每天上学前都精心打扮,到校后热情地跟大家打招呼,门口的保安,别班的老师,好奇的同学……很快,她就成了学校的团宠,壮壮也因此受到很多关照。如今,壮壮妈已撤出陪读,壮壮独自上了4年级。
陪读还需要家庭成员在各个方面都要做好分工与支持。为了孩子能够融入普校,许多陪读家长不惜背井离乡,既要兼顾孩子、家务,还要跟周围人建立关系,如果得不到其他家人的支持,很快就会打退堂鼓。
小新爸妈在小新出生前就买了重点小学附近的学区房,然而,小新3岁时被确诊为自闭症,到了上小学的年龄,爸妈向这所小学提交了陪读申请,但被拒绝了。
百般考虑后,一家人决定,爸爸继续在杭州工作,妈妈带小新回老家县城陪读。就这样,夫妻二人被迫分居了。
小新爸爸工作很忙,一个月只能回老家一次,好在外婆给力,每当这时,都会接过陪伴小新的重任,让夫妻二人去看个电影,吃顿大餐,放松放松。
所以,陪读是一整个家庭的事情,而不是父母某一方的单打独斗。
03
问题三:怎么让学校同意陪读?
许多陪读家长最担忧的问题是学校不同意陪读怎么办?该如何与学校沟通?
合肥的阿宝妈妈在申请陪读时非常值得参考,在这封信里,她介绍了阿宝的自闭症情况,详细讲述了阿宝的成长经历,重点体现以下几点:
1.展示孩子的成长经历,家庭的努力付出,和对孩子的期待。
2. 展示家庭的能力和未来对孩子的支持。
3. 说明孩子现在的状态和普校对他的意义。
4. 强调选择学校的原因和对学校的了解和认可。
5. 做出承诺和保证,打消学校的顾虑。
阿宝妈妈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终,靠这封信成功打动了学校和老师,顺利进入学校陪读。
除了用真诚的语言打动学校,家长还可以先从自己做起,先融入学校,用实际行动让学校体会到陪读的好处。
卢莹的自闭症儿子森森在上小学第一学期时,学校不同意陪读。开学后不久,学校组织郊游,卢莹提出跟班级一起去郊游,可以帮忙照顾同学们,校长同意了。
卢莹利用第一次郊游的机会,帮助老师干活、和同学们做游戏、让老师同学都过得很开心。
当在校外让学校接受后,卢莹开始试着融入学校,主动提出参与体育课,在操场上帮忙看着孩子。因为体育课自由度很大,孩子们一旦在操场上跑起来就连人影都看不到了,这样做一能减轻老师负担,二能再次加深老师对“有人帮忙是有用的”印象。
上体育课的时候,她和体育老师对着一帮孩子,一个在这边负责起跑,一个在那边负责终点,大家配合得挺好,给大家留下了好印象。她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参与到校园生活中,在第二学期,学校同意了让她入校陪读。
卢莹说:“也许校长刚开始不同意,但不代表一个月以后不同意,即使一个月以后不同意,也不等于以后都不同意。归根到底,公立学校不能退我们的孩子,但同时学校也很头疼,所以你在沟通时要给学校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
陪读这几年下来,效果有目共睹,学校也觉得家长能帮得上忙,校长、老师、家长都很高兴。 在卢莹之后,陆续又有其他特殊孩子的家长申请陪读,学校一口答应。
04
问题四:陪读要做什么?
许多家长在刚开始陪读时,会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看到孩子不听讲或课堂不能跟随,就不停催促他跟上老师节奏。但其实谱系孩子融入普校,最重要的是在自然环境中锻炼社交和课堂规则,保证他能够顺利地待在学校才是第一位的。
曾在普校陪读中重度自闭症儿子的淘淘妈就认为:“没有一个孩子会因为学业不好被退学,但如果有扰乱课堂、攻击他人、情绪无法控制等行为,就极有可能会被劝退。”
此外,她强调,无论孩子能力强弱,进入学校后,一定不能是去“随班就混”。必须发挥陪读家长的作用,有目标、有计划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在成都某小学一年级给自闭症儿子安安陪读的安安妈妈总结了在校陪读的目标:情绪第一,规则第二,社交第三,学业第四。
遇到安安情绪失控,比如在课堂上哭闹,安安妈不会打骂安安,而是把他带出教室,让他把情绪发泄出来。
为了帮儿子理解课堂规则,安安妈记录下各科老师经常使用的指令,教给安安这些指令对应需要做出的反应。通常会提前一天预习第二天上课的内容,并演练指令。有了这样的训练,安安上课后就能更快融入。
在学校,安安妈并不想当一个“监工”,给安安太多的压力。安安注意力欠佳,她就允许安安在上课时神游;安安理解能力薄弱,她也接受安安无法完全听懂老师讲的内容。但学业不能完全放弃,她会全程跟上老师的节奏,课上老师叫做什么功课,她觉得安安能做到的,就提醒他加入。
这样下来效果不错,安安开始敢在课堂回答问题,老师也经常表扬安安,安安得到了正反馈,越来越敢举手答题,也喜欢上了学校。
此外,帮助孩子团结其他同学,营造友善互助的同伴氛围也很重要。大米和小米融合高级督导王荣辉认为,家长入校陪读后,想让孩子更加快速融入集体,一定要用自己的真心换取周围的真情,包括普通孩子、老师和普通家长,在估计自己孩子的同时,多为班级和老师出份力。
这就需要家长自身先融入集体,只有家长先融入,才能带动孩子融入。对此,淘淘妈也支了招:
对老师:
1.不会给班主任提任何额外的要求,并表示“可能会给您带来额外的麻烦,我一定会配合解决”;
2.默默为班级做些事情,新学期发书、打扫卫生、出黑板报等等,恰如其分地、自然地去做,不必刻意表现;
3.在非节日期间给老师送一些小礼物,老师也不会有心理压力。
对同学:
开学时送给大家一份小礼物,小文具,让孩子读一封写给同学的信,感谢班级同学的支持和帮助;2.在班上刻意给孩子培养几个要好的朋友,让他们带着孩子去沟通,去互动。
淘淘妈还特别强调,家长不仅要跟活泼善良的孩子交朋友,还要跟那种调皮捣蛋还会欺负人的孩子交朋友,因为在学校,欺凌无法避免。
她提到,之前在淘淘班里有一个很皮的孩子,在淘淘妈慢慢跟他培养起来感情后,他虽然不会跟淘淘玩,但也会看在淘淘妈的“面子上”,不去欺负他。
05
问题五:什么时候撤离?
陪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陪”。家长可能陪孩子几个月,甚至一年两年,但不可能长期陪下去。长期的陪读也会影响孩子发展独立能力的机会。因此,家长在陪读期间所有的干预手段都要以这个终极目标为原则。
牛牛妈在入校陪读1学期后,自闭症儿子牛牛课堂纪律已经基本没问题了,某天牛牛妈有事情暂离学校,仅离开半天,牛牛就又恢复了原样,不管上课下课,满教室乱跑,老师怎么说他都不听。
这次事件后,牛牛妈仔细分析了牛牛坐不住很大程度是听不懂老师讲课。跟老师沟通后,她为牛牛准备了一个画本,允许他在想离开座位时自己画画。同时,她也不再着急,在牛牛要离开位置时,立刻把他按回去,而是让老师提醒和引导。几周后,她可以短暂离开了。
什么时候才能完全撤离呢?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设立预期的行为目标,在孩子可以达到以后选择撤离。
例如已经撤出的壮壮妈是这样做的:
第1步,坐在孩子旁边,随时制止孩子不合理的行为并在课后向他说明;
第2步,坐在教室最后面,在孩子有干扰课堂行为时,给予提醒,无效后再上前制止;
第3步,撤到教室门口,让老师处理孩子的违规行为,如果老师应对不了,再进入教室;
第4步,待在学校某个角落,偶尔去教室门口看一看,老师应对不了孩子时,保证最快时间出现;
第5步,让孩子独立在学校待半天,1天,慢慢增加……建议家长跟班主任协商,挑选课程比较轻松或孩子比较喜欢的日期开始尝试;
第6步,撤出陪读,偶尔去学校转一转,既向老师表明态度,家长会配合学校,也保持在同学心中存在感,避免孩子被欺凌。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