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即时:成都中考再次证明:爱看新闻的孩子,真的有优势

2023-06-16 10:20:16 来源:成都商报教育报道

者丨沙西雪儿 尹可然

6月14日,成都2023年中考落下帷幕,同时,成都市教育局公布了语文、物理、化学、数学、英语五科试题及参考答案。

不少家长看到试题后都发现:试卷上的很多内容都好熟悉啊,几乎都在新闻里看到过,甚至在语文科目的阅读题里,还直接出现了红星新闻(成都商报)的新闻报道原文,“看来还是要多带孩子看新闻啊”。


(资料图片)

事实上,在不少资深语文老师们看来,中考命题里出现新闻内容,这丝毫不意外,“新闻背后是时事,试题出现新闻报道内容,其实就是要求学生关注时事。近年来,无论是高考还是中考,这个趋势都已经是一个显性现象,且在未来一段时间里,还会保持这种趋势。”

再换句话说,这也是反套路、反机械应试的一个直观体现,“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习态度,肯定是不行的了。”

那么,今年中考试卷上出现了哪些“成都元素”?又有多少是媒体曾经报道过的?我们以成都中考为例,做了一份整理。

从分科目来看,在语文A卷基础知识部分中,浣花溪、四川博物馆等成都元素接连率先出现,而现代文阅读,则涉及了成都人十分熟悉的文化地标——华西坝。

物理试卷选择题中出现了成都绕城绿道这一元素。

化学试卷中的一道选择题,也以成都市连续14年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一位为素材,出现了“雪山下的公园城市”这一成都城市名片。化学试卷的非选择题部分,还提到了成都大运会场馆地下车库,并以“成都有丰富的钙芒硝矿”为题,考察了相关知识。

今年中考数学试卷选择题,则提到“成都已构建起‘青山绿道蓝网’生态格局”,并以成都市今年三月份某五天的空气质量指数为题。A卷解答题中,还出现了成都市某学校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志愿者服务”,B卷解答题则涉及了成都大运会。

在英语选择题中,成都大运会再次出现。此外,今年频频登上网络热门话题的“成都二环路种植鲜花”也成为了英语试卷中的一道选择题。另外,英语阅读理解中的判断正误题,也是围绕着成都人运动健身调查展开。

细细数来可以发现,今年成都中考题里,成都的元素着实不少,且不少都是大家十分熟悉的。其中,成都大运会这一热门城事更是出现了3次,也是本次中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成都元素。

不少学生和家长们在查看试卷时可能会发现,这些试题中的许多成都元素都很眼熟。之所以眼熟,大家的共同感受都是,“因为在新闻里看到过”,甚至还有一些是学生们直接参与过的。

比如,成都大运会,作为近年来成都的热点新闻,所有成都人都不会陌生。对成都的学生们来说,一系列的“大运赛事进校园”活动,也让大家对成都大运会毫无陌生感。

英语试卷中“成都二环路种植鲜花”一题,出自今年4月成都二环变“花环”这一新闻,当时这条新闻也是不止一次登上网络热搜话题。

而成都市连续14年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这一素材,则来自去年12月的热点话题,稍加搜索就不难发现,这个话题几乎成都所有主流媒体都曾报道过。

另外,“青山绿道蓝网”生态格局、构建“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等元素,也都可以在媒体报道中找到出处。

除了新闻热点频频入题,今年的成都中考语文试题还节选了媒体报道原文。以今年语文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为例,《叩问华西坝》这则材料就明确注明了,是出自《红星新闻》的相关报道。

其实,新闻入题这个命题趋势,可以说是早有线索可循。

以2022年成都中考试题为例,在语文试卷中,不仅包含了珠峰科考、北京冬奥会、博物馆线上游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等时事热点,还有《新华字典》、成都桂湖、端午习俗等考生们熟悉的素材进入试卷。

2022成都中考语文试题(部分)

除了语文,在物理试卷中也不乏时事热点和成都元素的“身影”,比如“北京冬奥”、“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奋斗者深潜器”、“神舟十三号”、“氢动力汽车”、 “陆游诗句”、“青城美景”、“城市之眼”“成都美食”……

2022成都中考物理试题(部分)

对此,从事中学语文教育多年的杨老师表示,现在的考试更加重视考生的综合素养,对“立足生活、理解热点”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了。“单就语文这一科来讲,相比之前的考试,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就是光看课本不行了,或者说不够了。想要取得好成绩,一定要懂得阅读和积累,以及拓展视野,拓展阅读范围,其中,新闻阅读就是一个重要方面。”

杨老师说,培养阅读能力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在当下这个“大语文时代”,阅读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且优势显得更加突出。因此,除了国内外名著、优秀文学作品,杨老师认为,新闻联播、媒体报道、杂志周刊、文化节目等都非常值得学生细细品读。

“多看新闻、了解时事,其一,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归纳能力、思辨能力;其二,可以拓展学生社会、经济、政治、国际事务等知识面;其三,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家国情怀。”杨老师告诉记者,以自己所在学校为例,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每次设置教学情境,都会尽可能地去贴近最新的时事,平时每周也会专门拿出一节或者两节时间,带着同学们一起看《典籍里的中国》等节目。

“也许大家会觉得这些都是空话,不具备实质的参考意义。那么举个例子,以语文中的‘大头’作文为例,能否写出一篇真正的好作文,绝对不能流于表面的堆砌论述,素材的积累可以说是首要决定因素。就以最简单的‘科学’为题,当一些学生还在写着老掉牙的爱因斯坦和牛顿时,有些学生已经开始写今年诺奖得主的研究历程了,谁更能打动阅卷老师,显而易见。这就是区别。”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