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的“尽头”不是进体制,大学生有所选、有所不选,要早点看清

2023-08-23 16:09:51 来源:彩玉说教育

最近两年,因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为了能有更好的发展,很多大学生选择考研,哪怕是跟风报考,只希望能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考研人数突破500万,好像也让大学生们彻底看清了当下的形势,对大学生而言,考研是提高学历的途径,也是自我能力提升的过程,但他们想上岸却比想象中还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不知从何时起,给大学生们营造出一种错觉,唯有考研才是唯一的出路,而考研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进体制,在端起“铁饭碗”的那一刻,好像再也不用担心会失业了。

考研的“尽头”不是进体制,大学生有所选、有所不选

在大多数人眼中,好像只有体制内的工作岗位才是最稳定的,面对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就只能参加国考、省考、事业单位招聘类考试

但随着报考人数逐年增长,这些岗位的上岸率也持续降低,就比如公务员,原本上岸率可能在5%~8%左右,但现在的上岸率可能只有3%,这就意味着会有更多人被淘汰。

然而,对于当代大学生的选择,一些官媒倒不这么认为,从官方的角度看,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适合进体制内工作的,还有很多大学生不适合长时间活在考试这个“指挥棒”的阴影下。

由于内卷现象的出现,导致各行各业间接提高了招聘门槛,以至于大学生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不得不加入考研的队列中,从而获得更高的学历,满足部分岗位对招聘的需求。

然而,每所研究生院校可容纳人数是有限的,就算报考人数再多,即便学校想用扩招应对,也很难满足当下大学生对上岸名额的需求,有很多大学生只能被迫二战、三战

不仅耽误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可能因此错失不错的工作机会,对大学生来说,眼下最重要的是找工作,当然,并不是随便找份工作就行,而是尽量在可选范围内,找出更适合自己的岗位。

其实大多数学生在选择考研时,实际上并不了解考研意味着什么,对大学生来说,决定考研就意味着要在学校多待2~3年,在这期间,学生的学习难度不降反增,甚至远超本科时期。

那是因为研究生主要以学术研究为主,需要负责很多个科研项目,在读研究生的日常任务就是待在实验室,这和本科学习模式的差别很大,学生需要面对更多更大的挑战。

而有些学生之所以考研,归根结底还是为了顺利进体制,先不说能不能对得起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单说体制内现在的发展形势,只能勉强维持生计,除了稳定找不到更多值得考研后选择的理由。

哪些大学生不适合在体制内工作?

既然官媒都说并不是所有大学生都适合进体制内工作,自然就有不适合进体制的大学生类型,比如不懂得人情世故、遇事不会变通的人,根本就不适合进体制,勉强进去也会显得寸步难行。

虽说体制内大部分工作岗位,都不涉及恶意竞争,所以同事之间的相处会更融洽一些,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人情世故在体制内格外重要,要具备最基本的沟通能力,能妥善处理好和同事、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比如有大志向的人不适合到体制内工作,由于体制内受相关政策约束,所以在员工的晋升上有明确规定,即便不全是按资排辈,却也坚决不是能者居上,个人能力是否出众仅占次要。

比如不喜欢循规蹈矩的大学生不适合体制内工作,原因很简单,在体制内工作的每一步,都需要完全按照相关规定实行,就算有再多的不愿意,也不能完全不顾及规定的约束。

所以说并不是所有大学生都适合进体制,并且是大多数大学生都不适合进体制内工作,他们根本适应不了这样过于安逸的环境,就算勉强让自己适应,也会逐渐消磨掉自己的斗志。

对大学生来说,在规划好未来发展进程的同时,对待一份工作的斗志也很重要,不能因为大家所谓的“稳定”,就盲目地跟风进体制,最后受影响的还是大学生自己,毕竟有些选择一旦做了,就等于失去了后悔的权利。

那么,你觉得大学生专注于进体制是好事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