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为重要的是,这份学习力的探讨不仅对孩子的学习具有建设性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对我们家长自身的学习充电有着很好的启迪,而家长教育素养的提高反过来又是一件对孩子成长极为有利的事情。
01 如何科学界定“优等生”的概念
(资料图)
我想,大多数家长的关注点或者说是心心念念,就是想把孩子培养成“优等生”。当然,这完全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想法了,事实上,正是在家长群体中广泛存在着培养“优等生”的想法,才使得“学区房”成为时下大当其道的概念,从教育资源上来说,有学区房的孩子也的确是在教育资源上占据了一定的优势。
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拥有高企的学区房才能把孩子培养出来,真正的“学区房”应该是家中的书房,孩子能否培养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对孩子实施了怎么样的教育。
实际上,制约和阻碍孩子成长的是家长错误和落后的教育观念,换言之,父母所秉持的正确教育观和前沿的教育方法,才是推动孩子成长的决定性因素。
我们先从正确解读前面涉及到的第一个概念入手:何为”优等生“?对家长来说,正确理解这个概念很重要,有利于顺利衔接后面的章节。当这个概念抛出来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地认为:优等生不就是学习成绩好吗?
在大多数人的潜意识里,都认为一个成绩好的学生就是“优等生”。实际上,光学习成绩好并不一定就是优等生。一个”优等生“除了学习成绩优异之外,还必须满足如下几个条件:
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清晰的学习目标;能做到自我校准目标;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劣势;能够通过自我驱动来持续学习;养成了包括阅读在内的终生热爱学习的习惯。
更通俗点说,一个“优等生”根本就不需要父母时时刻刻地盯着和驱赶着,他的学习完全是一种下意识的举动,仅凭自我约束力就能做到主动、高效的学习,学习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需要。
02 为什么我的孩子很用功却学不好
现在大家对什么是“优等生”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接下来,围绕这一点,我们还要继续解决一些家长长期以来的一个困惑:为什么我的孩子平时还蛮用功的,学习勤奋又刻苦,一有空就拼命地刷题,但考试还是提不了分,原因在哪里?有没有好的办法去解决?
实际上,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共性学习问题,在学习问题的背后实则反映了不同教育理念和学习方法的差异。
“勤奋”与“刻苦”这样的词汇,不仅被大家用来定义孩子的学习态度,更常常被一些父母用来比较孩子的学习成绩,这其中有一层不言而喻的意思,那就是:只要孩子“勤奋”和“刻苦”,学习成绩自然就会好。
事实果真如此吗?根据专家对大脑的最新科学研究成果显示,这根本就是一个认识上的重大误区!
“勤奋”“刻苦”确实是能学好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因此,“勤奋”“刻苦”并不能和“学习好”划上等号。因为在很多时候,孩子只是看起来在努力学习,其实已经在“低水平勤奋”的陷阱里越陷越深了。
这就是很多家长感到困惑的问题成因!
03 跳出“一万小时定律”导致的低水平重复学习的误区
或许你曾听说过“一万小时定律“。这个定律最早是由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维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地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简单来说,“一万小时定律”讲的是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一万小时,就有可能成为精通这个领域的专家。
于是,有不少家长就把这个“一万小时定律”的概念应用到孩子的学习和备考上,认为只要孩子不断地刷题和积累经验,再加上周末辗转于各大补习班“狂补恶补”,经历这一番的“洗礼”,孩子虽然不一定能成为一个“优等生”,但至少能换来高分。
如果我们抱着这样的想法,那孩子势必在学习上要走很多的弯路。因为很多人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个“一万小时定律“的成功,还需要三个不容忽视的条件,若缺失了这三个条件,将导致低水平重复现象的发生。这三个条件分别是: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